水库大坝防洪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水库大坝防洪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张曼

陕西省宝鸡峡引渭灌溉中心王家崖水库管理站  陕西省宝鸡市  721300

摘要

水库大坝在防洪减灾体系中扮演关键角色,其防洪能力的科学评估至关重要。本文深入探讨水库大坝防洪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具体指标选取,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其应用,旨在为准确评估大坝防洪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与防洪决策。

关键词

水库大坝;防洪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应用

一、引言

水库大坝作为重要的水利基础设施,对调节洪水、保障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意义重大。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工程老化以及环境变化,大坝面临的防洪风险不断变化。准确评估大坝防洪能力,构建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能为大坝安全运行管理、防洪调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降低洪水灾害风险。

二、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指标选取应基于水文学、水力学、结构力学等科学理论,准确反映大坝防洪能力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必须科学合理,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大坝渗流指标为例,需依据渗流理论选取如渗透系数、渗流量等指标,运用科学的监测和计算方法获取数据。

2.2 全面性原则

体系应涵盖影响大坝防洪能力的各个方面,包括大坝自身结构安全、洪水调节能力、运行管理水平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既要考虑大坝的工程质量、坝体稳定性等内部因素,也要关注流域洪水特性、下游防洪要求等外部因素。例如,除了坝体强度、抗滑稳定性等指标,还需纳入流域洪水频率、洪峰流量等指标。

2.3 层次性原则

将复杂的防洪能力评估问题分解为不同层次,构建层次分明的指标体系。一般可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目标层为水库大坝防洪能力;准则层包括工程结构、洪水调节、运行管理等方面;指标层则是具体的评估指标,如坝顶高程、溢洪道泄洪能力等。这种层次结构便于指标的分类和分析,也利于评估过程的条理化和系统化。

2.4 可操作性原则

选取的指标应易于获取数据,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便于实际应用。尽量采用现有监测设备能够直接测量或通过常规计算方法得到的数据。对于一些难以直接测量或计算复杂的指标,可寻找具有相关性的替代指标。例如,用洪水重现期替代复杂的洪水频率计算,以简化评估过程。

三、评估指标体系具体指标选取

3.1 工程结构指标

- 坝顶高程:坝顶高程直接关系到大坝在洪水期间的挡水能力。足够的坝顶高程可防止洪水漫顶,是保障大坝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数值需根据设计洪水标准、风浪爬高、安全超高以及坝体沉降等因素确定。

- 坝体强度与稳定性:包括坝体材料的抗压、抗拉、抗剪强度,以及坝体的抗滑、抗倾覆稳定性等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坝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能,通过材料试验和结构力学计算获取。

- 防渗性能:良好的防渗性能可减少坝体和坝基的渗流量,防止渗透破坏。指标如渗透系数、渗流量、防渗体厚度等,通过地质勘察、渗流监测和试验确定。

3.2 洪水调节指标

- 溢洪道泄洪能力:溢洪道是水库在洪水期宣泄洪水的主要设施,其泄洪能力直接影响水库的调洪效果。泄洪能力与溢洪道的型式、尺寸、底高程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水力学计算确定。

-水库调洪库容:调洪库容是指水库在最高水位与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库容,它决定了水库能够拦蓄洪水的能力。调洪库容越大,水库对洪水的调节作用越强。

- 洪水预报精度:准确的洪水预报是水库科学调度的前提。洪水预报精度指标包括预见期内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过程线的预报误差等,反映了洪水预报系统的可靠性。

3.3 运行管理指标

- 监测系统有效性: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能实时掌握大坝的运行状态。监测系统有效性指标包括监测设备的完好率、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监测项目的完整性等。

- 应急预案完善程度:完善的应急预案是应对大坝突发险情的重要保障。评估指标包括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演练情况以及与上下游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等。

- 管理人员素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对大坝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可通过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专业培训经历、工作经验等指标进行评估。

3.4 周边环境指标

- 下游防洪要求:考虑下游地区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防洪标准等因素,确定大坝对下游防洪的重要性和承担的防洪任务。下游防洪要求越高,对大坝防洪能力的要求也越高。

- 流域洪水特性:流域洪水的频率、洪峰流量、洪水历时等特性直接影响大坝的防洪压力。不同流域的洪水特性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 地震等地质灾害影响:对于处于地震多发区或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大坝,需考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大坝安全的影响。相关指标如地震烈度、地质稳定性等,通过地质勘察和地震危险性分析获取。

四、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

4.1 确定指标权重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等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层次分析法为例,通过构建判断矩阵,对同一层次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确定相对重要性,进而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在水库大坝防洪能力评估中,工程结构指标可能权重较大,因为它是大坝防洪的基础;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洪水预报精度对水库科学调度影响较大时,洪水调节指标中的洪水预报精度权重也会相应提高。

4.2 评估方法选择

可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进行综合评估。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通过模糊变换对大坝防洪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首先确定评价等级,如“强”“较强”“一般”“较弱”“弱”,然后根据各指标的实测值和权重,计算出大坝防洪能力的综合评价结果。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计算各指标与参考序列的关联度,判断大坝防洪能力的强弱。

4.3 案例分析

以某水库大坝为例,运用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防洪能力评估。首先收集各指标的相关数据,包括坝顶高程、溢洪道泄洪能力、监测系统运行数据等。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大坝防洪能力处于“较强”水平,但在洪水预报精度和应急预案演练方面存在不足。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加强洪水预报技术研发,提高预报精度;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五、结论

构建科学合理的水库大坝防洪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是准确评估大坝防洪能力的关键。通过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选取涵盖工程结构、洪水调节、运行管理和周边环境等方面的指标,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大坝防洪能力。在应用过程中,合理确定指标权重,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可为大坝的安全运行管理和防洪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随着水利技术的发展和环境变化,评估指标体系应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卞雪. 基于灰色关联度与神经网络的中小型水库大坝安全评价[D]. 湖北:三峡大学,2016. DOI:10.7666/d.D01024085.

[2] 刘释阳. 基于GIS的中小型水库溃坝应急避难场所选择研究[D].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13.

[3]王权森. 长江上游水库群防洪系统全景调度及风险评估与决策方法[D]. 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