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军区济宁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272100,山东济宁
摘要:老年人因机体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降低,易患多种疾病,老年人在生理、心理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心理方面,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角色的改变,家庭角色的变化,与社会接触的减少,都会导致其心理发生改变。老年人与正常人相比,在认知、情绪、行为以及生理功能上均有较大差异。尤其是老年痴呆患者由于大脑功能的下降及认知功能障碍,导致其情绪和行为发生改变,使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通过对老年患者心理特点的分析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痴呆;心理特点;护理要点
引言:老年痴呆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可引起患者认知功能下降、行为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老年人与正常人相比,在认知、情绪、行为以及生理功能上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一、焦虑、恐惧
老年痴呆患者由于病情的影响,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意与人交流,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在护理过程中,应多关心、理解患者,避免与其争吵。对于老年痴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疾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如便秘、腹泻、咳嗽、吞咽困难等。由于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对此不能正确处理。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向其讲解病情的发展情况和相关知识,并鼓励患者多与人交流。通过这些方法能够让老年痴呆患者树立信心、消除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于老年痴呆患者出现焦虑、恐惧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焦虑、恐惧心理。
1.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顾虑,给予其足够的鼓励,同时还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由于大脑出现了严重的损害,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甚至有自杀的倾向。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告诉患者家属,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家属及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同时还要鼓励老年痴呆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对于老年痴呆患者所患疾病是不可逆的,一旦患病就会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没有家属的照顾,也无法完成基本的生活自理。因此要给老年痴呆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并给予其足够的鼓励。
2.患者出现焦虑、恐惧心理时,应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并鼓励其进行适当的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给患者吃一些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鱼类、蛋类、牛奶等,以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营养。此外,还应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以保证患者有一个良好的睡眠。
(2)在老年痴呆患者活动能力下降时,应鼓励其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等。对于老年痴呆患者出现焦虑、恐惧心理时,还应适当地为其介绍一些疾病知识,以减轻其恐惧心理。
对于老年痴呆患者出现焦虑、恐惧心理时,应多与其交流,多关心其的生活状况和病情发展情况等。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
二、抑郁
抑郁是指个体明显的、持续的情绪低落,并伴有相应的躯体症状,常伴有显著的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和食欲下降等症状。老年患者由于疾病、环境等原因常可导致情绪低落,抑郁程度越严重,其症状越明显。
护理要点:老年患者出现抑郁后应积极了解其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如患者有明显的情绪低落时,应帮助其分析原因,并鼓励其向亲友倾诉;对于合并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躯体症状是否发生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对于老年痴呆患者应鼓励其多参加社会活动,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并帮助患者解决各种问题,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当患者出现严重躯体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诊治。对于有自杀倾向的老年痴呆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处理。
三、孤独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功能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加上其存在孤独感,心理上与他人有一定的隔阂,难以适应社会。当处于抑郁状态时,会使老年人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导致失眠、食欲减退、情绪低落、悲观等不良状态。因此,要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1.家属陪伴:鼓励和帮助家属陪伴老年人生活,缓解患者孤独感。陪护时要注意倾听患者的倾诉,并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可以多安排患者参加各种活动,如唱歌、跳舞、下棋等以转移老年人的注意力。鼓励家属多和患者交流沟通。
2.积极治疗: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老年人常因记忆减退或出现认知障碍而缺乏对日常生活的兴趣和乐趣。因此在治疗上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3.合理饮食:老年患者食欲减退,机体营养物质消耗大而代谢缓慢,多表现为消瘦、体重下降、贫血等。因此在饮食上应增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4.加强锻炼:老年人多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运动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改善微循环和大脑功能,从而降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
5.保持情绪稳定: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易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反应。因此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关心体贴患者并耐心倾听患者倾诉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反应。
6.保持充足睡眠:老年人因认知功能受损常出现睡眠障碍,因此应保证充足睡眠以改善其认知功能。老年人应多进行户外活动以提高其身体素质和增强其适应能力。
7.合理安排工作:老年痴呆患者由于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原因会使工作效率下降或无法胜任工作而导致他们心理上的焦虑和孤独感,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因此要及时为他们安排合适的工作以满足其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
8.预防意外伤害:由于老年痴呆患者多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老年人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或自杀等情况发生,因此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并对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监护和保护措施。
四、依赖心理
老年痴呆患者由于其认知功能的障碍,导致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多依赖他人。他们对别人的依赖可以使患者的心理得到满足,增强其对他人的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患者出现需要时给予及时、准确的帮助,以满足其对他人的依赖心理。同时,护士在与老年痴呆患者相处过程中,要做到细心、耐心、热心和爱心,对患者不能过分关心和照顾,要与患者保持适当距离。在帮助老年痴呆患者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巧,注意自身安全。在给予护理服务时,要考虑到老年痴呆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使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结束语:
老年痴呆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也不能治愈。因此,老年痴呆患者必须依靠良好的护理,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了解老年痴呆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在日常护理中要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和意见,以满足其心理需求。护士还要注重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正确引导其保持良好心态。同时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鸿雁.新形势下心理护理在老年人护理过程中的必要性[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8):191-192.
[2]张明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7):277.
[3]朱琳.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心理护理应对措施[J].现代养生,2019(04):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