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救援行动效能评估与提升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灭火救援行动效能评估与提升路径探索

雷勤文

安徽省铜陵市消防救援支队,244000

摘要灭火救援行动效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突发火灾事故的处置成效,其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决定优化路径的合理性。当前灭火救援体系在资源配置、指挥调度、人员协同及技术支撑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文章构建一套综合性评估体系,涵盖响应速度、战术部署、装备适配性、人员专业能力及信息化支撑等多个维度,并探讨影响救援效能的关键变量及其作用机制。提出优化应急响应机制、强化人员培训与智能技术融合、健全指挥决策体系等提升路径,以期推动灭火救援行动向精准化、智能化、协同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灭火救援;行动效能;评估体系;应急管理

引言

灭火救援行动作为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能不仅关乎火灾事故的应对能力也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结构复杂化及极端气候频发的背景下,传统灭火救援体系面临诸多挑战,如应急响应滞后、资源调配不均、战术执行偏差等问题,都会影响救援行动的整体效能。如何精准评估灭火救援行动的效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提升策略,成为当前理论文章与实践应用的关键议题。文章主要聚焦于救援行动的个案分析与经验总结,还缺乏系统化、可量化的评估框架,使救援优化路径难以获得数据支持。

一、灭火救援行动效能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一)灭火救援行动效能的基本概念与衡量维度

灭火救援效能通常被界定为救援行动在满足灭火任务需求的同时,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化安全保障与损失控制的能力,其衡量维度涉及多个方面。灭火救援的响应时间、到场时间以及扑灭时间构成重要衡量指标;空间上救援资源的分布合理性、通达性以及区域协同能力对整体效能形成直接影响;技术应用上消防装备的智能化水平、远程监控能力、数据分析支持能力均影响灭火救援的精准度与效率。衡量体系的具体构建上需关注定量与定性指标的结合,既要基于历史救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响应效率、灭火成功率、资源消耗比等量化指标刻画效能水平,也需结合实战经验考察战术决策的合理性、指挥体系的协调性、跨部门协同程度等主观评价因素确保评估体系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二)影响灭火救援效能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灭火救援效能受多重因素交互影响,其中应急响应机制的健全性决定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反应速度,指挥调度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影响战术部署的精准度,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则关系到救援力量的匹配度。技术装备的发展状况、人员训练的规范程度、信息化平台的支撑能力均构成影响救援效能的内在变量。应急响应机制的优化涉及预警体系、信息传输链条以及决策执行效率的协同提升。火灾发生后信息获取的全面性、分析的精准度以及预案的适配性决定救援行动的启动质量。装备技术的智能化水平影响灭火精准度及人员安全性,若缺乏高效灭火设备或智能辅助系统,传统人工作业模式易受现场环境复杂性影响,降低灭火效率[1]

(三)灭火救援效能提升的现实需求与挑战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密度增加、消防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传统的灭火救援模式面临新的挑战,救援效能的提升已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当前灭火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配置不均衡、信息化应用程度不足、应急响应机制尚待优化以及人员培训与实战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脱节。

二、灭火救援行动效能评估体系构建

(一)灭火救援效能评估的理论基础与方法选择

灭火救援效能评估的复杂性决定其理论基础需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其中应急管理理论为整体框架提供指导,系统优化理论强调资源配置及协同作战的最优解,风险评估模型则用于刻画火灾场景的不确定性。智能决策方法的引入使评估过程具备更强的数据支撑能力,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可在救援前中后提供精准的效能评估反馈。层次分析法(AHP)被广泛用于确定各类评估指标的权重,以保障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二)灭火救援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与构成

构建科学的灭火救援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需充分考虑评估维度的全面性与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以确保评估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具备指导价值。核心指标应涵盖灭火响应效率、战术部署合理性、资源利用率、智能化装备适配性以及救援人员专业能力五个层面,并在此融入灾害类型、环境因素等外部变量以增强评估体系的适应性和泛化能力。响应时间指标反映救援队伍的行动敏捷度包括接警至出警时间、到场时间及灭火完成时间等。资源利用指标主要衡量消防站点布局合理性、装备调度效率及水源供应情况确保资源的最优匹配。

(三)评估体系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分析

灭火救援效能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在理论层面已具备较高的成熟度,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适用性问题与局限性。评估指标体系的适用性问题突出,当前大部分评估体系主要针对常规火灾场景设计,缺乏对极端灾害条件的充分考虑,导致评估模型在突发性、高强度火灾条件下会出现偏差。在数据充足的情况下部分评估指标也难以实现精准量化,如消防员的心理状态、战术执行力等因素,在实际评估中往往依赖于专家评分或经验判断,导致主观性较强。

三、灭火救援行动效能提升路径

(一)优化应急响应机制与资源配置策略

灭火救援行动的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急响应机制的完备性以及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应涵盖预警、决策、调度、执行及反馈等环节,在火灾发生后迅速形成高效的救援链条减少响应滞后可能带来的损失。当前部分地区的应急响应体系仍存在信息传递滞后、预案适应性不足、决策层级过多等问题导致救援效率受到影响。合理调度消防站点、人员、装备与技术支持系统至关重要。现有消防资源在空间布局、装备适配性及区域协同能力等方面仍有问题,部分高风险区域的消防力量不足而低风险区域会存在资源冗余,影响整体效能。

(二)强化人员培训与智能技术赋能

灭火救援行动的效能不仅依赖指挥调度体系的科学性,也与救援人员的专业能力及技术应用水平密切相关。传统经验积累虽仍具备重要价值,但单纯依赖经验会导致应对措施的滞后性,构建标准化、体系化、实战化的培训体系提升消防人员在复杂环境下的应对能力,是提升灭火救援效能的关键环节。模拟训练系统的引入可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如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构建火灾场景,使消防人员在沉浸式环境下进行实战演练,提高复杂场景下的应对能力。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能提升救援效能也能降低消防人员的作业风险,推动灭火救援体系向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3]

(三)健全指挥决策体系与信息化支撑

高效的指挥决策体系是灭火救援行动的核心支撑,其科学性决定救援行动的整体协同性及资源调配的精准性。火灾突发时指挥体系需具备快速反应、精准调度及动态调整能力确保各个救援单元能高效协作。当前指挥体系在部分地区仍存在层级过多、信息传递滞后、跨部门协同不足等问题,影响救援决策的效率。优化路径应围绕决策链条的精简、指挥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及多部门协作机制的完善展开以提升灭火救援行动的组织效能。信息化支撑体系的建设对于指挥决策体系的优化至关重要,全面覆盖火灾预警、态势分析、资源调度及救援反馈等环节。

结论

灭火救援行动的效能提升关涉多重因素,包括应急响应体系的科学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战术执行的精准性及技术支撑的智能化水平。评估体系的构建不仅为救援行动的效能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实践优化奠定数据基础。此框架下的灭火救援行动的优化路径应围绕应急机制完善、人员能力提升及智能技术应用展开,确保救援行动的整体协同性与适应性。灭火救援体系的完善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不同灾害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

参考文献

[1]刘帅.基于AHP的灭火救援作战效能评估文章[J].今日消防,2022(002):007.

[2]张义,刘志鹏,马骁,等.城市大规模伤亡事件应急医学救援行动模拟[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1(009):028.

[3]张蓝铮,控制科学与工程.应急演练效能评估方法文章与系统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