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殷丽丽

绥化市第一医院  152000

摘要:目的 分析为急性脑梗死病患运用依达拉奉和降纤酶治疗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3年6月-202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单用降纤酶治疗),研究组(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经过依达拉奉+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依达拉奉;降纤酶;急性脑梗死;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daravone and defibrase 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104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23 to November 2024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defibrase alone) and study group (treated with Edaravone combined with defibrase).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lower (P<0.05). Conclusion Edaravone plus defibrase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ich can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

Key words: Edaravone; Defibras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urative effect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1-2】。降纤酶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而依达拉奉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3年6月-2024年11月作为试验时间,所选对象为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2组,每组52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2例;最小45岁,最大78岁,均龄(61.23±5.4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2小时,平均(5.23±1.45)小时。研究组男患者28例,女患者24例;43岁-80岁,平均(60.98±5.67)岁;患病到入院1.5-11小时,平均(5.01±1.34)小时。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发病时间在12小时以内;(3)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对依达拉奉或降纤酶过敏者;(2)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3)近期有出血性疾病史者;(4)意识障碍严重,无法配合治疗者。两组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降纤酶治疗,降纤酶首次剂量为10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随后每隔一天给予5U,用药2周。研究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治疗14天。

1.3观察指标

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减少≥75%,病残程度为0-1级;有效: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减少25%-74%,病残程度为2-3级;无效: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减少<25%,病残程度为4级或死亡。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出血倾向(包括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等。

1.4 统计学分析

予以SPSS26.0软件处理,x±s、(n,%)计量、计数,差异性t、2;P<0.05有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偏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对比(n,%)

组别

n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

研究组

52

29(55.76)

20(38.46)

3(5.76)

49(94.23)

2(3.85)

对照组

52

18(34.61)

22(42.30)

12(23.07)

40(76.92)

10(19.23)

2

/

/

/

/

6.310

6.029

P

/

/

/

/

0.012

0.014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3】。本疾病的危害极大,会导致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坏死,患者可能出现肢体运动障碍,一侧肢体无法正常活动,影响日常行动。语言功能也会受损,说话含糊不清甚至丧失语言能力,导致交流困难,也会引发吞咽障碍,影响进食。严重时会导致意识障碍,陷入昏迷状态,甚至危及生命,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积极有效的治疗对患者而言非常关键,可以促进其病情的改善及预后的提升。

降纤酶可以降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增加脑血流量,减轻脑组织缺血损伤;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保护脑组织【4】。本研究结果显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用降纤酶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作用机制上分析,降纤酶改善血液流变学后,有助于依达拉奉更好地到达脑组织病变部位,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同时,依达拉奉保护神经细胞,减少脑组织损伤,也有利于降纤酶发挥改善脑血液循环的作用【5】。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也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相对较小,观察时间有限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83.

[2]陈清堂.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医学.1996,29(16):381.

[3]杨正,吴玉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型保护药依达拉奉〔J〕.中华医学杂志,2002,11(12):911.

[4]王天鹏.降纤酶并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52例观察〔J〕.山东医药,2005,45(22):60.

[5]秦延昆, 谢海洋.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5, 18(3):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