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苯地平控释片与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3

硝苯地平控释片与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孙庆灵

安达市卧里屯镇卫生院  151400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硝苯地平控释片与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期间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压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在总有效率、血压控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 两种药物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各具特点,运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的治疗效果更佳,可以用于临床用药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原发性高血压;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nifedipine controlled release tablets and amlodipine in treating essential hypertens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23 to June 2024, 96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4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mlodipine,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ifedipine controlled release table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lood pressure index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two drug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the use of nifedipine controlled release tablets is more effective,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use.

Key words: Nifedipine controlled release tablets; Amlodipine; Essential hypertension; Curative effect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高血压的长期存在会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引发诸如冠心病、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1-2】。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成为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关键目标。目前,临床上有多种降压药物可供选择,其中硝苯地平控释片和氨氯地平均是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其在降压机制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实际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比较这两种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试验时间2023年1月-2024年6月,对象是就诊的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分2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患者26例,女患者22例,32-73岁之间,均龄(52.34±6.52)岁,患病时间在1-10年之间,平均(5.61±1.87)年;研究组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在30-75岁,平均(51.98±6.83)岁,发病在1-9年,平均(5.38±1.79)年。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2)年龄在30-75岁之间;(3)患者知晓本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患者;(2)对硝苯地平控释片或氨氯地平过敏者;(3)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4)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两组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初始剂量为5mg/次,1次/日,以患者血压状况在2-4周后将剂量调整为10mg/次,1次/日,连续治疗12周。

研究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早期剂量30mg/次,1次/日,同样根据患者血压情况,于2-4周后调整剂量为60mg/次,1次/日,用药12周。

1.3观察指标

疗效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标准进行疗效判定。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范围(<90mmHg),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下降≥20mmHg;有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10-19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血压指标: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采用标准汞柱式血压计测量,测量前患者需安静休息15分钟,取坐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

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面部潮红、下肢水肿等。

1.4 统计学分析

予以SPSS26.0软件处理,x±s、(n,%)计量、计数,差异性t、2;P<0.05有差异。

2 结果

2.1 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48

25(52.08)

20(41.67)

3(6.25)

45(93.75)

对照组

48

20(41.67)

18(37.50)

10(20.83)

38(79.17)

2

/

/

/

/

4.360

P

/

/

/

/

0.037

2.2 明确研究组与对照组血压水平

治疗12周后,研究组SBP、DBP指标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指标比较(x±s,mmHg)

组别

n

SBP

DBP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48

159.21±8.53

135.65±6.88

99.19±5.31

84.20±4.13

对照组

48

158.14±8.31

142.35±7.23

98.47±5.62

89.35±4.58

t

/

0.622

4.651

0.645

5.785

P

/

0.535

0.000

0.520

0.000

2.3 评价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2例,发生率25.00%,其中头痛5例,头晕3例,面部潮红2例,下肢水肿2例;研究组发生5例,不良反应率为10.42%,其中头痛2例,头晕1例,面部潮红1例,下肢水肿1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不健康饮食结构的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已经超过20%;并且,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进一步加剧了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风险【3】。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属于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从而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硝苯地平控释片采用特殊的控释技术,能够使药物在24小时内以近似恒速释放,保持血药浓度的稳定,从而平稳地控制血压,减少血压波动。这种稳定的降压效果有助于保护靶器官,减少因血压波动引起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氨氯地平氨氯地平同样是一种长效的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阻止钙离子内流,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4】。氨氯地平的半衰期较长,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每天只需服用一次即可有效控制血压。并且,氨氯地平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总有效率高于氨氯地平,可能与硝苯地平控释片独特的控释技术有关。硝苯地平控释片能够在24小时内以稳定的速度释放药物,保持血药浓度的相对稳定,从而更有效地发挥降压作用【5】。相比较,氨氯地平虽然也是长效降压药,但在药物释放的稳定性方面可能略逊一筹,导致其在部分患者中的降压效果不理想。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方面在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控制上,治疗12周后,硝苯地平控释片组均优于氨氯地平组,表明硝苯地平控释片在降低血压方面具有更强的效力。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有效控制血压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因此,硝苯地平控释片在血压控制方面的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此优势可能源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通道具有更持久、更稳定的抑制作用,从而更有效地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实现更好的血压控制。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虽然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相似,主要集中在头痛、头晕、面部潮红和下肢水肿等方面,但在发生率上存在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与两种药物的化学结构和药代动力学特性有关,硝苯地平控释片通过控释技术,减少了药物在短时间内的高浓度释放,从而降低了因血药浓度过高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而氨氯地平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可能会在部分患者体内产生相对较高的血药浓度,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增加【6】。在临床实践中,选择降压药物时,除了考虑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外,也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例如,对于年龄较大、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此时需要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虽然本研究未专门针对特殊人群进行分析,但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药物的价格也是临床用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厂家生产的硝苯地平控释片和氨氯地平价格可能存在差异。在疗效和安全性相似的情况下,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在临床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药物经济学因素。本研究虽然对硝苯地平控释片和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进行了比较,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研究样本量相对有限,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研究观察时间为12周,相对较短,对于两种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可能不够全面;本研究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其他方面进行评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深度。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两种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可以增加对患者生活质量、靶器官保护等方面的观察指标,深入探讨两种药物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综合作用。并且,也可以开展药物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探索不同基因背景的患者对两种药物的反应差异,为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硝苯地平控释片和氨氯地平均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药物,但在本研究中,硝苯地平控释片在总有效率、血压控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药物经济学等多种因素,合理选择降压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浩,张帆,刘文科,游潮.高血压手术适应症分析及疗效探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27(3):240~241.

[2]陆忐熊,洪远.乌司他丁治疗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疗效评价[J].中华急救医学杂志,2013,12(9)628~629.

[3]王育文,朱小莲,沈梅芬.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的观察与护理[B].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60.

[4]蔡香娥.脑水肿患者的观察与护理[A].心理医生,2011,198(15):602.

[5]陈小航主编.急救护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144.

[6]杨桂兰,付桂珍,韩冬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水电解质紊乱的护理.中华中西医杂志,2009.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