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薛影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西丰镇中心卫生院  155700

摘要:目的 分析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收入的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 研究组心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可以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循证护理;应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80 aged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and research group (evidence-based nursing), and the nursing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ardiac function index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and can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elderl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Application effect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对医疗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2】。传统的护理模式往往侧重于疾病的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难以满足老年患者的特殊需求。而循证护理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其将临床经验、患者需求和研究证据相结合,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近年来,循证护理在多种疾病的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研究仍有待深入。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3年4月-2024年10月作为试验时间,所选对象是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执行随机分组方法。对照组40人,25人是男性,15人女性,60-85岁,均值(72.50±3.50)岁;患病1天-7天,平均(3.50±0.50)天;研究组40人,包含男患者22人,女患者18人,在61岁-83岁的区间,平均(71.80±3.20)岁;患病的时间是2天-8天,均值(3.80±0.60)天。纳入标准:均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患;表示了解此次的目的,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无病例资料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重病。两组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病情监测(如生命体征监测、心电图监测等)、遵医嘱给药(如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基础生活护理(如协助患者翻身、饮食护理等)。

研究组开展循证护理方法,具体如下:(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责任护士和护理骨干,成员接受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包括如何检索、评价和应用护理研究证据等。(2)提出护理问题:根据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点和护理需求,提出以下护理问题:如何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如何预防并发症?如何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如何改善患者的心功能?(3)检索证据: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检索词包括“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循证护理”、“疼痛管理”、“并发症预防”、“遵医行为”、“心功能改善”等。根据检索结果,筛选出与护理问题相关的高质量研究文献。(4)评价证据:按照循证医学中心推荐的评价标准,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内容包括研究设计的合理性、样本量的大小、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等。(5)制定护理计划:根据评价后的证据,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①疼痛管理:对疼痛评分较高的患者,除了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外,也采用放松疗法,如指导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同时,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减少外界刺激。②并发症预防: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预防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如果是卧床患者,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如指导患者进行下肢主动和被动运动,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③遵医行为: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遵医行为,用多种教育方式,如发放宣传手册、播放视频、一对一讲解等;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预后等知识,以及遵医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④心功能改善: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心功能Ⅰ级患者,可在床边进行适量活动,如坐起、床边站立等;Ⅱ级患者,可在病房内进行短距离行走;Ⅲ级患者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行康复训练,如慢走等;心功能Ⅳ级者以床上活动为主,如肢体活动等。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时间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

1.3观察指标

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在护理前和护理后各测量一次。

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等方面。

1.4 统计学分析

予以SPSS26.0软件处理,x±s、(n,%)计量、计数,差异性t、2;P<0.05有差异。

2 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的LVEF、LVEDD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比对照组优,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患心功能指标及满意度对比(x±s)

组别

n

LVEF(%)

LVEDD(cm)

满意度评分(分)

研究组

40

45.28±3.51

4.86±0.31

90.44±4.20

对照组

40

38.18±3.02

5.26±0.41

80.24±3.75

t

/

9.697

4.921

11.457

P

/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的LVEF较对照组明显提高,LVEDD较对照组明显减小,表明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在循证护理过程中,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进行不同强度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肌收缩力,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3-4】。同时,通过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并发症预防等护理措施,减少了不良因素对心脏的影响,也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循证护理可以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在循证护理中,通过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遵医行为,使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并且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能够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积极推广循证护理模式,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边静.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04):132-133.

[2]王洪飞.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07):108-109.

[3]唐莲宏.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17):83+86.

[4]彭耒萍.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13):201-202.

[5]石华.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8):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