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嘉兴 314100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导致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个性化治疗方案,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分析;个性化治疗
1病因分析
1.1 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退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根本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的水分逐渐流失,纤维环弹性降低,髓核的缓冲作用减弱,导致椎间盘容易发生退变。在日常的压力作用下,更容易出现损伤和变形,进而引发椎间盘突出症。
1.2 损伤
体力劳动、久坐久蹲、驾驶、体育运动等造成的积累性损伤,使椎间盘承受异常压力,加速其退变过程。此外,腰部突然遭受猛烈撞击、摔倒时腰部着地或在运动中腰部过度扭转等外伤情况,也可能直接损伤腰椎间盘,为日后椎间盘突出症埋下隐患。
1.3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部分人群由于遗传基因的影响,腰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相对薄弱,对损伤的修复能力较差,在相同的外界因素作用下,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1.4 腰骶椎先天性异常
腰骶椎先天性异常,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及关节突不对称等,使腰椎承受异常压力,增加椎间盘的损害风险。
2临床表现
2.1 症状
腰背部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主要症状,它主要由椎间盘突出对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产生刺激所引起。
坐骨神经痛通常表现为逐渐加重的放射性疼痛,从臀部开始,沿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一直延伸至足跟部或足背区域。
2.2 体征
腰椎侧凸是患者为了减轻疼痛而采取的一种姿势性代偿性畸形,对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腰部活动能力受限,特别是前屈动作受限最为明显,这是由于前屈时髓核进一步后移,增加了对受压神经根的牵拉作用。
直腿抬高试验及其加强试验均为阳性反应:当患者直腿抬高至一定角度时,会诱发坐骨神经痛,即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随后缓慢降低抬高的下肢,待放射痛消失后,若被动背屈踝关节再次出现放射痛,则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3诊断方法
3.1 X线平片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X光平片可能呈现为正常状态,但不少患者也能观察到一些阳性体征。具体而言,部分患者的腰椎正位片可能展现出侧弯现象,侧弯方向依据髓核相对于神经根的位置而定:若髓核位于神经根内侧,则腰椎向健康侧弯曲;反之,若髓核位于神经根外侧,则腰椎向患侧弯曲。
3.2 CT
CT检查能够揭示椎间盘后缘的形态变化,如突出情况,以及硬脊膜囊的受压变形、硬膜外脂肪的移位、硬膜外间隙内软组织密度的影像以及神经根鞘的受压移位等现象。此外,CT还能观察椎间小关节和黄韧带的状况。
3.3 MRI
MRI技术能够全方位地评估各椎间盘的退变情况,精确测量髓核突出的程度和位置,并有效区分椎管内是否存在其他占位性病变。MRI以其卓越的图像清晰度、无重叠影像以及无放射性暴露等优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4个性化治疗方案
4.1 保守治疗
4.1.1 休息与腰围固定
在急性发作期,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卧床休息以减轻症状,但不建议长时间卧床不动。鼓励患者进行适度且规律的日常活动,在进行活动时,可以考虑佩戴腰部支撑带,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减轻腰部压力。
4.1.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在保守治疗策略中占据核心地位。常规选用的药物涵盖了非类固醇消炎药物(NSAIDs)、阿片类止痛剂、糖皮质类固醇、神经滋养药物以及肌松药物等类别。例如,NSAIDs类别中的布洛芬,能够有效缓解炎症引发的疼痛,是处理腰背部疼痛的首选药物。针对疼痛感受较为剧烈的患者,可以考虑通过静脉注射途径给予甘露醇联合激素治疗,此举有助于减轻神经根的水肿状态并抑制炎症反应,进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4.1.3 牵引疗法
拉伸疗法作为一种普遍的保守治疗手段,涵盖了手法拉伸、重力辅助拉伸及机械拉伸等多种形式。它旨在通过延展脊柱结构,减轻椎间盘所受压力,降低神经根受压程度,并舒缓腰背部肌肉的紧张状态,进而调整局部关节的功能紊乱。
4.1.4 硬膜外或神经根封闭
硬膜外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或实施针对性的神经根药物封闭,能有效抑制局部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患者的病痛与不适感。
4.1.5 物理治疗与运动疗法
物理疗法,例如电脉冲疗法、超声波疗法等,利用物理手段促进血液流动与新陈代谢,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体能训练则涵盖核心肌群强化、伸展练习及动态平衡训练等,旨在加强腰部肌肉力量,稳固脊柱结构,以及减少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
4.1.6 其他
热敷、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以及中医药治疗等方法,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方面展现出一定的积极效果。
4.2 手术治疗
针对保守治疗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或症状加剧的患者,手术介入成为必要的考虑选项。手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椎间融合技术、椎板切除手术及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等,具体选择需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病变严重程度来综合判定。
4.2.1 椎间融合术
椎间融合术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通过切除病变的椎间盘,植入融合器或骨块,促进椎体融合,稳定脊柱。
4.2.2 椎板切除术
椎板切除术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患者。通过切除部分或全部椎板,扩大椎管容积,解除神经根压迫。
4.2.3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适用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通过椎间孔镜直视下摘除突出的髓核,减轻神经根压迫,创伤小,恢复快。
5预防与康复
5.1 预防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在于保持正确的站姿与坐姿,避免长期静坐或站立,经常改变姿势,防止腰椎过度压力积累。保持健康体重,减少对脊柱的额外负担。加强腰部肌肉锻炼,增强腰部稳定性。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长时间驾驶等职业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腰椎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腰椎问题。
5.2 康复
康复期患者应继续进行腰部肌肉锻炼,如小飞燕运动、五点支撑法等,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稳定脊柱。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防止病情复发。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促进康复。
结束语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显著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该病症的病因学、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手段进行深入探讨,能够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奠定坚实基础。在治疗领域,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依赖于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大策略,选择何种方式需依据患者的个别状况而定。此外,强化预防措施并执行恰当的康复练习,对于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概率及加速患者恢复过程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唐明,曾凡袆,常新东,等. 椎旁功能性肌肉横截面积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Nomogram建立与验证 [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23, 44 (06): 602-611.
[2]李从杨,陈香凤,李莉.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恐动症相关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J]. 安徽医学, 2023, 44 (12): 1537-1542.
[3]沈志全,孙娜,王愉鸿,等. 经筋刺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J]. 针灸临床杂志, 2023, 39 (12): 26-30.
[4]时福东,张世民,陈春,等. 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非药物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网状Meta分析 [J]. 世界中医药, 2023, 18 (23): 3368-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