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红晓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查日苏镇浩坦中心学校

单位邮编:028119

摘要:现阶段,情境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灵活创设课堂氛围,在调动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探讨,提升学习能力,开拓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创设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法通过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实践,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根据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予以分析。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前言: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利用多种方式,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营造相关情境,让学生了解本课教学内容,以此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进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模拟实际情境和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体验、思考等多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入情境,与情境产生共鸣,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投入。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情境导入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制定好的教学目标,通过情景创设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导入,刺激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探讨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学习内容,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教师的方向引导下提升学习能力。

2)情境活动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情景导入方法可以结合教学目标以及重点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的思维拓展,通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自我分析,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中营造的氛围,情感,从而获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感受,领悟其中道理,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3)情境转化回归: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景创设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相应情景转化,更深层次地结合情景创设情感体验,在情感领悟和思维拓展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记忆,使其更好地深入理解[1]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是情境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教师可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先为学生讲述一个短小精悍,且与接下来所讲主题相关的小故事,用以抛砖引玉,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将抽象、单一的文字表达转化为图片、视频等更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深入了解语文知识点的同时,总结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在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在《司马光》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充分地准备工作,选取与能充分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小故事在课上与学生进行分享,先将其形象树立在学生心中,此时再引导学生阅读《司马光》文章,让学生能够对人物形象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内容的自主分析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设问题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课程的开篇问题,在备课的过程根据课程的内容设置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开篇情景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联想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景,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依据老师引导集中思想联想课程的相关问题,也能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内容。在向学生提问时,教师可以构建具体情境,使学生更有代入感,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例如,在《守株待兔》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种田人在获得一次兔子之后就再也不想种地了?”“我们应该向种田人的行为学习吗?”,使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能够带着情感进行阅读,提高教学效率[2]

(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爱好和性格特征为主,设计更加符合小学生思维习惯的教学方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年龄较小的学生群体,教师需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方面入手,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能够将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使枯燥的文字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简单到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通过提高课堂有趣性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组织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能够充分地交流,相互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使他们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理解,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确保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四)构建传统文化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情境导入、分析和转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学内容。教师通过情景再现、绘画表达、情感导入等多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情感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与学科知识的结合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学习古诗词、经典故事、名言警句等传统文化内容,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更为细腻、理解力强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惠崇春江晚景》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将诗中的意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春江晚景,感受清风拂过发出沙沙的声音。通过情景再现,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记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和展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与诗歌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请学生分享自己置身其中得到的思考,并与《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情感对比和分享,以此增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共情能力[3]

总结: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观念,通过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利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魅力所在,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文能力。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探求与符合小学生学情特点的情境教学模式,并合理地调节课堂氛围,依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完善教学,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使情境教学能够真正对学生的成长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冉占俊.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5,11(01):54-56.

[2]王云珠.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开展[J].小学生(上旬刊),2024,(11):4-6.

[3]尤明月.新课标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4,(10):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