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3-14
/ 2

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

周月寒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往往存在着职业认同缺失的现象,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效果,同时也影响到我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本文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为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认同

目前,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总数已达300万左右,但师资短缺问题依然存在,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师资短缺问题尤为突显。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是陕西省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近几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对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探讨本地区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对提升学前教育教师整体素质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研究的意义

本文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对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职业选择的稳定性和满意度,也关系到未来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近几年来,我国对学前教育专任教师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继续留在学校,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是我省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该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状况对本区域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经过调查发现,学前教育职业认同与其专业学习经验、实习经验及社会认同程度密切相关。特别是,参加优质教育实习的学生,在亲身体验到教育工作的价值和乐趣后,其职业认同感明显提高,与《学前教育研究》发表的有关实习经验影响职业认同的论文一致。进一步分析发现,通过案例教学、名师讲座和校地园合作等方式,加强职业认同教育,既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又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激情和责任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积累实践经验,这样的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反哺专业学习,通过这样的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而加深对学前教育职业的认同[1]

二、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策略

(一)校园联动,实践强化认同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在“校-地-园合作”实践模式下,进一步细化合作内容,确保各项实践活动与学生职业认同培养需要的精准对接。学院还与当地多所优质幼儿园签署了合作协议,明确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职责,为校企合作搭建了坚实的平台。学院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设计了一套“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和“反思性实习”三个维度的实训计划,以保证学生在学校期间获得全面、深刻的职业经历[2]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被派往幼儿园,在经验丰富的一线老师指导下,参与日常教学活动的设计,幼儿行为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家-园间的交流。这种“浸入式”的学习方法,既能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幼儿教育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又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逐渐培养起对职业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据统计,与未参加活动的学生相比,参加“校园联动”活动对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学院还邀请业界专家及杰出校友分享经验,通过个案剖析及角色扮演等方式,提升学生对学前教育之职业价值观的认知,并进一步强化其职业信念。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在学生的实践理论相结合的过程中,找到个人价值和社会需求结合的契合点,为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构建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在构建“课证合一”课程体系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和就业竞争能力为中心目标。学前教师资格考试不仅涉及广泛的教育理论知识,而且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育观念等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资格考试的需求和侧重,学院全面梳理和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保证各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的衔接[3]

例如,“学前教育学”这门主课,除讲授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外,还结合学前教师资格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与模拟操练。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还邀请了多位资深幼教专家来我校授课,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及备考心得,为学生在就业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数据显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课-证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后,其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明显提高。这既是学校教学成果的体现,也是学生职业自信心与认同感的反映。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就拿到了教师资格证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在构建“课证合一”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度,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这种做法符合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需要,为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反思并进,成长反馈系统

“逆向思维并行”的成长反馈体系强调的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评价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循环系统。将反思的深刻性、同学互评的互助性和专业的教师反馈相结合,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学前成长支架。如,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设置了专业见习(实习、研习),大一下学期开始,每学期至少两周的见习(研习、实习),这些活动结束后,会组织学生之间进行研讨。会上,同学们踊跃分享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收获,一位学生讲述他在一次野外教学活动中,利用创意游戏设计成功激发孩子们探索的欲望,同时也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同学们按照分享的内容,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给出建设性的建议,这种互相学习的方式,既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又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4]

导师团队会根据学生分享的内容和每天的表现,提供有针对性的、精准的反馈意见。据学院统计,这一制度实施后,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明显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清晰度显著提高,在实习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比例也明的提升。在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学生们在不断地反思、交流和反馈中,逐渐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坚定了做一名出色的学前老师的信心和决心。“反思并进”成长反馈系统不仅仅是一种评价工具,同时也是一种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深化和成熟的催化剂,它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和有效的反馈机制,帮助学生在学前教育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影响其职业认同的主要因素,并指出职业身份对未来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师范生的职业荣誉感、使命感和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一批既有责任心又有专业素养的教师。未来,要不断地优化教育培训制度,加强校-地-园合作,给学生们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为我校及本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刘俊,王萍萍.教师支持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41(05):25-31.

[2]杨巧炜,钟钰聆.教育实习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探析[J].品位·经典,2022,(06):97-100.

[3]江燕.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调查分析——以X学院为例[J].学园,2024,17(11):62-64.

[4]刘金子,张祖岩.关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气质类型与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考[J].公关世界,2022,(20):58-59.

项目基金: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21年度校级科研项目

项目号:2021YBRS24

项目名称: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